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文化发展线索之考察

    的信仰共同体(大乘信徒)从此产生。他们也承认早期的范式(《阿含经》等)是佛法,但却压低它们的价值,从而也高扬新范式(大乘经典)的价值。  印度佛教史的核心发展就是这种旧范式取代新范式的过程。大乘教法取代部派教法,接著,密教教法又取代了大乘显教的教法。虽然被取代的旧教法仍然存在,但是已经不是主流。而且,其时代光芒也较前黯淡。  佛教从印度传到其他国家,范式转移的现象仍然一再重现。不过,由于牵涉到不同...

    蓝吉富主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3544471.html
  • 南北朝佛教史

    遣使迎入 建康只洹寺,从事译经工作。译有《胜鬘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杂阿含经》、《大法鼓经》、《小无量寿经》、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等,共计五十二部一三四卷。又师广演大乘教法,世称“摩诃衍”。   □...良耶舍译出《观无量寿佛经》等,对于净土教的传播产生莫大助益。求那跋摩译出《菩萨善戒经》,为大乘戒法传至南方之始。僧伽跋摩□译出《善见律毗婆沙》,为今日佛教史上研究佛陀涅槃年代的重要根据,另译《杂阿毗昙心论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4551844.html
  • 修习佛教禅法的确实与终极目的

    为足,而加上进修大乘教法的。而要找到像你们二位这样,不以修大乘法为足够,因而学习和修持金刚乘教法的人,更是极为稀有。   中国的《大藏经》虽含有许多大乘教法,但西藏的密宗经典并未完全译出来,因此...一样,许多人寻求不稳定的庇护:短暂的逸乐、无用的苦行、低层次的神祇、救主、以及假设的造物主。关于错谬的妄想,他们恐惧并且慌忙地避开能滋生利益的法雨。只有少数人能无畏地依此带来安乐的教法前进。愿一切众生...

    陈健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0553928.html
  • 龙树菩萨传略

    《华严传》中的话说:"大乘经多是文殊结集,佛既涅般,诸圣随隐,邪兴,无大乘器,故摄《华严》等大乘教法,置在龙宫六百年,龙树入海诵之传世。" 由此可见大乘佛经的结集,大乘佛教的兴起,是一个非常艰辛的求索...龙树菩萨传略  龙树是公元一世纪左右的人,他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,在小乘佛教向大乘过渡时期,他继承了佛陀的缘起思想,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种种社会思潮,对于澄清佛教思想,统一佛教内部思想,有着深刻和意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1761907.html
  • 金刚乘的起源

    阿阇黎鸠妈罗阇(Kukuradza喜犬)讲授密法教诫、口诀,指导修炼,七百弟子获得持明成就。  第六,金刚乘密法作为大乘佛教的一部分,与大乘佛教同时兴起。多罗那他说,佛教第三次结集前,尚未出现大乘教法,...金刚者,坚固不坏,载乘金刚者,名金刚乘。或者,将 真言乘和般若乘两种方法,即果性与因性融为一体”。《集密后续》说:  “金刚者,摄集一切大乘者,是般若六度;摄集六度者, 是方便及智慧;摄集六波罗蜜多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5162209.html
  • 论唐朝少林武术

    510年秦州沙门刘光秀起义,公元514年11月,幽州沙门刘僧绍为首的起义,公元515年,冀州以大乘教法庆为首的起义……。其中以法庆为首的这次农民起义规模最大。僧侣与农民频频揭竿而起,聚众造反,把矛头直接...嵩山一带进行活动。  达摩所传佛经教义与已传入中国的原佛经教义内容不大相同,时称“大乘壁观”,有标新立异的特色。为了使禅宗新法在北魏立足,在中国佛教论坛能争得一席之地,自意为“大乘壁观,功业最高”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1462755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理论与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

    附属于大乘,而佛法的根本宗旨,也唯在大乘,此即是摄小归大。所谓八宗平等,就是将一切大乘教法分为天台、贤首、三论、唯识、禅、律、净、密八宗,而且认为诸宗的根本原理(境)及究竟的极果(果),都是平等的,...真实言,‘实际理地,不立一法’;但为欲悟他·,故从教法上显示,分为三级(五乘共法,即因缘法;三乘共法,即声闻、缘觉、菩萨所共遵的三法印;大乘不共法亦名大乘特法,即不共人天的菩萨行)来说明。而大乘法广,故...

    李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062980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流出于世的故事

    闻、缘觉、菩萨"三乘教法"逐步逐步诱导,而是直接一步显示"一乘佛法"。  但是佛陀见到自己所说的证境只适宜利根者;除了部份神灵、菩萨以及大乘利根者能够明白外,一般众生(包括声闻、阿罗汉)根本无法理解,...》、《心经》)、八年的"法华涅槃时"(讲《法华经》、《涅槃经》之内容),从此大乘教法愈讲愈多、大乘道理也愈讲愈丰富,佛陀即采用如是方法协助众生逐步开拓生命,逐步扩阔胸襟、逐步提升智慧。  "华严时、阿...

    李景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863003.html
  • 大乘经看佛陀的教育方法与精神

    视察,却不难发现,世界愈文明,人类身心愈是痛苦,所以,大乘佛教教育,希望对人类提供什么样的关怀?这是身为佛弟子的我们所关心之课题。   中国佛教主要承袭印度大乘教法,且在中国蓬勃发展,有如雨后春笋般...差别层次教育方法,引导他们由浅至深,达到成就佛乘的最高境界。   八教,为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,合称为八教。化仪四教者:一者顿教,应大乘根机说《华严》顿入的教法。二者渐教,谓说《阿含》、《方等》、《...

    如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979641.html
  • 佛法修持与生活的融合

    算是吧。也许我们遇过一些大乘的和尚、金刚乘的喇嘛,他们给我们一些教授或灌顶,我们就认为自己是大乘或金刚乘的学生。做为一个大乘的学生,你们一定接受过很多关于慈悲的教法了,但是我们真的慈悲吗?几乎没有。我们都听过慈悲的教法,但是“听过”和“具备”是不一样的。除非真正具备慈悲,才是个大乘的修行者,否则你只是个听闻佛法的人。所以我们到底是什么呢?我们只是大乘、小乘、金刚乘的“听闻者”,而不是大乘、小乘、金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883169.html